- 發布時間2018-10-20 09:31
- 發布人金彩集團
- 瀏覽次數4388
近日,記者從中國法學會了解到,我國社會信用立法目前已經納入全國人大立法規劃,進入快車道,如果進展順利,兩到三年內,我國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有望頒布實施。
近一段時間以來,高鐵“霸座”事件接連出現,專家指出,“霸座”事件的頻頻發生,在于鐵路部門除了一定時期內限制當事人乘車外,并無其他有力懲戒手段。信息孤島導致失信成本過低,客觀上縱容和助長了失信行為和失信風氣。
數據顯示,我國目前年簽訂合同40多億份,但履約率僅50%左右,每年因誠信缺失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。以信用卡為例,2018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65億元,與2014年的357億元相比逾期額度已經翻番。
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,截至2018年10月14日,法院公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共12,175,861例,限制乘坐飛機次數14,934,086人次,限制乘坐火車5,257,820人次。在近121.8萬例失信被執行人中,只有20%失信被執行人攝于信用懲戒,主動履行義務。
以信用卡來說,2018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56億元,與2014年的357億元相比,信用卡逾期額度已經翻番。專家指出,目前我國對失信被執行人懲戒主要依據的是部門規定和地方條例,加快社會信用立法已迫在眉睫。
在近日舉辦的首屆信用法治·韶山論壇上,最高人民檢察院原副檢察長、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姜建初表示,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必要條件,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,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。十三屆全國人大將社會信用方面的立法列入規劃,這意味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還有很多的法律問題、立法問題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系統的研究。
據了解,上海、浙江、湖北、河北等地方都已出臺或正在制定地方信用法規。2017年10月,上海正式施行《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》。根據條例規定,嚴重失信主體將被限制進入相關市場、進入相關行業、擔任相關任職、開展相關金融業務等,上海也成為全國率先進行信用立法的省市之一。上海市法制辦副主任羅培指出,地方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目前全國層面尚沒有統一立法,只有規范性文件,而文件只負責指引方向,其語言的精確性、規范性與可操作性較弱,也無法據此做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。
今年5月,中共中央印發了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》,明確提出,探索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相關法律制度,研究制定信用方面的法律,健全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。
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廖永安表示:“面對現在的社會轉型和經濟升級,只有制度和誠信這個基礎解決好了,才能降低交易成本,提高經濟效率?!?/span>
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、二級大法官劉貴祥指出,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中,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。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,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臺相關規定,積極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、警示和懲戒機制的聯動化和信息化建設,形成了多部門、多行業、多手段共同發力的聯合信用懲戒體系,切實推進了“基本解決執行難”工作,產生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影響。